文|章鱼哥
编辑|比奇堡
人具有群居性,只有在群体中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的意义。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个体需要了解别人的愿望、情绪和意图,并以此推知人们的行为,这种了解和推测自己或别人心理状态与行为的能力被称之为心理理论。
幼儿的心理理论能力与其社会性、道德等方面的发展息息相关,对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与他人的交流互动起到重要的作用。
3-4岁是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关键期”,并且在此阶段大多数幼儿开始进入幼儿园,从小的家庭环境走向幼儿园这一更大的社会环境。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幼儿能够获得良好的心理理论,将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换位思考并适应新的社会生活,推动他们和陌生人相处时所需的社交能力的发展。
前人对心理理论的研究一直侧重于其发展的一般趋势、影响因素及与其他心理要素的关系等静态横向的研究上。
近年来,一些学者针对如何改善幼儿心理理论这一问题进行了训练研究,但由于训练条件的不同,研究结果存在争论。
且训练研究只关注训练前测阶段和后测阶段的变化,缺乏从幼儿心理理论发展变化的来源、速度、模式以及变化过程中的个体差异、解释策略的变化等角度进行探究。
微观发生法是一种对整个变化过程中个体的行为进行高密度的观测和多次试验分析的研究方法。
它能够呈现认知变化过程中各个方面详细的数据资料,是深入理解幼儿心理理论发生发展过程的“脚手架”,具有方法论上的优越性。
因此,研究将采用微观发生设计对3-4岁幼儿心理理论发展变化的来源、速度、模式以及变化过程中的个体差异、解释策略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探究。
以期为幼儿心理理论的研究内容添砖加瓦,并为家庭和学校在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实施方面提供支持。
幼儿心理理论发展变化的模式及多样性
总的来说,幼儿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逐渐对错误信念有了了解,反馈组与反馈解释组被试的错误信念在实验期间内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控制组虽然还未达到统计学水平上的意义,但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改善。
幼儿心理理论发展路线主要包括两种模式:单调递增和循环波动。
反馈解释组呈现出单调递增和循环波动这两种模式,控制组和反馈组都只表现出了单一的循环波动模式。
在进步的52名被试中,只有反馈解释组的8人为单调递增,其余44人在实验的过程中都出现了在之前已通过的任务中又表现出失败的现象。
这些结果表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新的“理论”不是突然出现的,出现之后也不能立刻就完全取代先前较为简单的解释“理论”,发展是渐变的,不是突变的。
虽然从总体上看,训练确实推动了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但是如果从个体的变化路线来看,这一发展过程具有明显的个体化差异。
幼儿错误信念解释类型的发展变化
分析幼儿解释问题的口语报告对进一步探究幼儿心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解释错误信念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发展,越来越多的被试获得了合理的解释策略,而依据不合理策略来解释的被试则越来越少。
幼儿频繁地接触错误信念任务并获得相关经验会促使他们不断地进行自我解释和概念重建,而这些认知上的深层加工可能会促进幼儿错误信念的发展。
研究还发现,当幼儿收到反馈并对错误信念进行解释时,训练是最有效的。
随着测验的推进,反馈解释组幼儿使用合理的策略对错误信念进行解释的占比越来越大,最后达到了54.3%,这表明他们对任务背后的心理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同样在S1阶段开始训练,反馈解释组在S2就表现出显著差异,反馈组则在S3才与前测差异显著。
控制组幼儿在各实验期间使用的解释策略变化不大,始终以“依据情境”等不合理的策略为主进行解释。
与控制组和反馈组的幼儿相比,反馈解释组的幼儿产生了更高水平的解释类型与更快更多的合理解释。
这可能是因为反馈解释组幼儿在收到关于正确结果的反馈并由成人引导对错误信念进行解释的过程中,幼儿会潜在地考虑和了解问题的多个方面。
多方面的探索则会给幼儿不断地提供学习的机会并从中抽象出复杂的关系,进而导致能力的提升。
此外,成人给予的引导会使幼儿获得更长时间的训练与成人更多的关注,这些都可能会进一步鼓励幼儿去思考和解释错误信念,促进心理理论的发展。
三组训练效果的有效性分析
研究采用微观发生设计对3-4岁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探究。
结果发现反馈和反馈解释都是幼儿心理理论发展变化的来源,这两种训练条件都能提高幼儿心理理论能力。
但在训练的效果上存在区别,具体表现在训练提升的程度、广度、速度、持续时间和解释策略上。
反馈训练对错误信念的改善较为显著,但未迁移到心理理论其他任务上;反馈解释训练不仅更大幅度地提高了被试错误信念任务的表现。
这种提高还迁移到了外观现实和二级错误信念之中,影响范围更广。
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反馈解释训练促使幼儿心理理论发展迅速且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增长,反馈组的训练效果则较为缓慢和短暂。
在错误信念解释策略上,反馈解释组的幼儿产生了更高水平的解释类型与更快更多的合理解释,反馈组使用合理解释策略的比例虽然也显著增加了。
但不合理的解释策略却始终是其主要使用的策略类型。
此外,考虑到言语能力对心理理论的影响,研究在前测和后测阶段对三组被试的言语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虽然后测的言语得分相比前测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组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这说明幼儿的言语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各组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训练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与幼儿的言语能力无关。
总之,反馈解释训练的效果从各方面来看都是十分突出的,能将个体潜在的学习能力最大化,获得显著的学习结果。
控制组幼儿的心理理论不存在显著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该组的训练是毫无效果的,练习可能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推动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变化。
伍德拉夫与普雷马克也曾提出,个体了解和推测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不单单只能通过教学、阅读过程等得到,而是自然而然便会获得。
在研究中,控制组的20名被试里有10人错误信念变化路线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6人属于水平波动,4人波动下降,存在个体差异。
不可否认,大部分儿童达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他们的社会认知功能与认知的发展一般都会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如大多数幼儿4岁左右都能获得心理理论能力。
但这不意味着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每个儿童在心理理论上的表现都是一样的。
对错误信念得分上升的被试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的月龄大多都高于该组的平均月龄,且多为非独生子女,言语测试得分也较高。
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心理理论的发展和变化,扩大个体差异性。
此外,大多数被试在不断接受错误信念任务的过程中其得分都出现过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发展存在波动和不稳定的情况,最后可能导致训练效应不显著。
今后需要进行更加长期的追踪,观察被试从不稳定到稳定通过的发展变化过程,或许会出现更有意义的结果。
此外,研究反馈解释组心理理论表现显著提升且存在迁移的结果为理论论的观点提供了佐证。
在文献综述部分可以了解到一些学者提出的心理理论模型,这些理论各有特色。理论论者认为不断地给予幼儿与心理理论有关的经验会推进其心理理论发展。
并且对特定的心理概念进行训练不仅会推动该心理概念的发展,也将提高心理理论其他方面的表现。
反馈解释组通过不断地给予幼儿错误信念故事的刺激并进行反馈和解释有效地提升了被试错误信念能力。
同时也对未训练的表面现实任务、二级错误信念任务产生了促进作用。
模块论者与理论论观点相反,他们将儿童心理理论当作生来就有的神经模块,它将伴随着后天的发展而慢慢地成熟,显现出人所独有的心理状态理解能力。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fd.com/6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