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意帮忙丨女子网上找心理咨询师3年花18万:我被诱导消费了吗?平台:签过和解协议

晨意帮忙丨女子网上找心理咨询师3年花18万:我被诱导消费了吗?平台:签过和解协议

2017年,甘肃市民刘女士想找一位心理医生做辅导。通过“给力心理”APP联系上一位心理咨询师王某,到2020年通过APP一共交了18万多元咨询费。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年刘女士从来没和王某见过面,仅通过APP保持联系。刘女士说,这期间王某时常称她“亲爱的宝宝”,在王某要求下,她称对方“老妈子(妈妈)”,刘女士觉得王某和她“东聊西聊,就是不做心理咨询”。

近日,刘女士通过今日头条“头条帮忙”长沙频道向晨意帮忙记者求助,认为自己受到诱导消费,希望平台能退还她18万咨询费。“我和我老公已经离婚了,我一个人在长沙带小孩,很辛苦。”

平台方法定代表人尹先生回应称,早在2021年,平台方和咨询师以及刘女士达成三方和解,补偿了她8000元。尹先生说:“按照我们在和解协议中的约定,刘女士现在的做法已经违约。如果她有什么地方不服,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晨意帮忙丨女子网上找心理咨询师3年花18万:我被诱导消费了吗?平台:签过和解协议

与男性心理咨询师互称“妈妈和宝宝”?甘肃女子三年花掉18万咨询费

甘肃市民刘女士今年34岁。2017年,由于和丈夫多次争吵,感到心力憔悴的她想找一位心理医生做心理辅导。她在网上搜索时,被偶然推送的“给力心理”APP吸引并将其下载。

下载后,刘女士通过APP认识了一位心理咨询师王某。刚开始时,刘女士对王某并不感兴趣,但王某最终成功获得了刘女士的信任。刘女士说:“我没购买咨询服务时,他就一口一个宝宝,还给我发爱心,玫瑰,等带有感情暗示的表情,让我对他产生倾诉的冲动。”

晨意帮忙丨女子网上找心理咨询师3年花18万:我被诱导消费了吗?平台:签过和解协议

刘女士说,三年下来,她和王某的互动非常频繁,且都是通过“给力心理”APP购买咨询服务进行互动。“不买咨询服务的话,他的回复很冷淡,一般就是‘哦’,‘嗯’等字眼。购买服务后,他就变得很热情,有时还会主动发一些我家乡的食品和景点照片,搞得跟他马上就要过去一样,让我有更多想和他进行交流的想法。他还跟我说,心理咨询师就像客户的妈妈,因此我喊他老妈子,他喊我宝宝。”

截止到2020年,刘女士一共在平台上花了18万余元咨询费。刘女士说,感觉3年下来王某和她“东聊西聊,就是不做心理治疗”。

晨意帮忙丨女子网上找心理咨询师3年花18万:我被诱导消费了吗?平台:签过和解协议

2023年4月23日,刘女士告诉晨意帮忙记者:“我家里人知道我花了18多万元后,把我从家里赶了出来,也不给我钱了。目前我和老公也离婚了,一个人带小孩。”

平台回应:2年前曾达成和解,心理咨询师未正确处理“移情”

4月23日,晨意帮忙记者陪同刘女士来到给力心理APP所属的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尹先生表示,早在2021年,他们已经和刘女士达成了一份和解协议。

晨意帮忙丨女子网上找心理咨询师3年花18万:我被诱导消费了吗?平台:签过和解协议

尹先生出示了一份签订于2021年3月8日的三方仲裁和解协议。在这份协议中,三方愿意达成和解,王某向刘女士做出道歉并赔偿8000元精神损失费,刘女士则不再就此事继续追究平台方和王某的任何责任。平台方同时给刘女士提供5万元优惠券等其他服务。

晨意帮忙丨女子网上找心理咨询师3年花18万:我被诱导消费了吗?平台:签过和解协议

在这份协议中,平台方认为:王某没有正确处理好刘女士的“移情”。对此,尹先生解释说:“移情是心理咨询的一个术语,用比较通俗一点的话来解释这个事情,就是刘女士在和王某进行过交流后,产生了移情,觉得王某是自己的父母,因此她才会喊王某为老妈子。王某作为心理咨询师,和刘女士只能是客户关系,如果客户出现这种情况,王某应该及时制止。因此我们才判定王某没能正确处理好移情,而不是王某出现了和她(刘女士)在谈网恋或者是PUA她的情况。”

尹先生说,平台会对入驻的每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身份信息进行严格核查。“此前刘女士多次去有关部门投诉我们,我们把平台每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资料都打印了出来,如果有问题,我们早就停止营业了。入驻平台的心理咨询师,至少要有三年从业经验,并且提供身份证,手写字条和相关执照。如果有人盗用他人信息在平台上注册,我们发现了会将其销号,并追究法律责任,不会纵容这种行为。”

尹先生同时透露,刘女士此前在平台上的钱并不是全部都花在了王某身上。“她在平台上除了王某,还找其他几名咨询师。之前协商的时候,她也没像今天这样,将矛头对准我们平台。”

对此刘女士表示,此前她认为自己被王某所欺骗,因此找了几位其他心理咨询师。

尹先生表示,如果刘女士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对此刘女士表示,她准备通过法院起诉进行维权。

随后,刘女士现场拨打王某电话。当刘女士说出自己身份后,王某立刻将电话挂断。晨意帮忙记者表露身份尝试联系王某,截止发稿,未获回复。

律师:若咨询师诱导消费,平台可向其追偿

在本次事件中,存在几个焦点问题。刘女士该以怎样的名义去进行起诉,起诉主体又是谁?如果刘女士认为自己被诱导消费,需要提供怎样的证据,平台需要承担哪些责任?潇湘晨报记者咨询了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律师的意见。

付建认为,刘女士在平台咨询师的话术下消费 18 万,如果没有真正享受到应有心理咨询服务,而且与花费完全不对等,平台并没有履行合约规定的义务,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除此之外,咨询师的行为可能涉嫌欺诈,刘女士可以受到欺诈为由,主张撤销交易,由于利润是平台和咨询师按比例分配,因此在起诉的时候可以将咨询师和平台列为共同被告。

付建认为,如果刘女士认为自己被诱导消费,可以提供咨询师在推销过程中对心理辅导作出的承诺,可以是微信聊天记录,也可以是通话录音。通常情况下,诱导消费并不会明确告知服务的详细内容,往往模糊不清打着擦边球,与实际提供的服务大相径庭。“如果平台与咨询师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平台作为第一责任人,首先要承担赔偿责任,但事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员工进行追偿;即便不存在劳务关系,平台也应当对自己监管上的过失承担连带责任。”

付建表示,咨询师诱导消费属于个人行为,平台可能并不知情,但对于消费者造成的损害,平台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只不过事后可以向咨询师追偿。咨询师误导消费违反了平台规则,平台方可以根据情节对咨询师进行相应的处罚。如果平台监管不到位或者有其他过失,对于造成的损害结果,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潇湘晨报记者王胤期

有困难向今日头条长沙频道找【头条帮忙】反馈,潇湘晨报记者会第一时间跟进解决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在【今日头条】,著作权归【潇湘晨报】所有。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7853179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fd.com/10176.html